其他 【三国相关研究机构】 韩国 – 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 2018.03.2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 请介绍贵机构成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其最突出的研究特点是什么?

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于2003年3月经成立于1958年的大东文化研究院扩大、重组后成立,是一个致力于应对21世纪新时代的文明变迁,培养面向未来、创新及复合人才的全新形态的东亚学研究机构。东亚学术院追求实现研究、教育、信息共同发展的结构理念,通过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东亚,克服地域学的局限,将促进本院与世界主流学界的交流作为重要的目标。为此,东亚学术院内部开设了负责开展教育的学部和研究生院课程,将教育与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同时扩大并重组曾作为朝鲜时代“成均馆”图书馆的“尊经阁”,将研究与教育信息结合在一起,提供给研究人员。因此,东亚学术院通过将研究、教育、信息等三者的有机结合,致力于创新研究方法,探寻东亚学的全新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韩国学的创新和东亚学的全球化发展。 

东亚学术院下属研究机构主要有:以东亚儒家文化为主开展研究的儒教文化研究所、以韩国学为对象并致力于实现韩国学全球化的大东文化研究院、以中国传统为对象并研究现代中国发展的成均馆中国研究所、通过对现代韩国及其社会的进行调查来分析韩国动态的调查研究中心等。 

在教育方面,本院为实现韩国学的全球化而在学部开设了韩国学相关专业。为探索全新的研究生院模式而在其中开设了东亚系及韩国古典笔译协同课程。除了正规课程外,为了助力全世界的韩国学专业学习者而开设了教授学术写作及韩文的IUC(国际韩国学中心)。

在信息方面,为向研究人员提供东亚古文献和古文书而开设了尊经阁;为方便研究人员使用而为学术界构建了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为将东亚学术院的研究成果提供给学术界而出版了今年期龄已达100号的《大东文化研究》以及英文学术杂志《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SCOPUS和A&HCI收录)。除此之外,还与国内外的著名教育机构(海外12个国家的57家机构,韩国的10家机构)形成了战略性的学术网络。

 

2. 贵机构曾经或现在有关中日韩合作的研究有哪些?

代表性的合作项目是将研究生院培养的人才积极输送到中国和日本的大学,以此开展交流并扩大合作。具体事例有,在东亚学术院的东亚系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进入中国和日本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工作,发挥强化三国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如今已有大约20名东亚学术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人才活跃在中国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以及日本东京大学、八洲学园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他们的积极活动将会有力地促进新东亚学的发展,强化今后东亚三国间的学术交流,支援构建人才网络。  

另外,东亚学术院带着长远的目光,通过与中国和日本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常态化交流相互沟通学术议程,保持体系化的合作关系。在对中国方面,东亚学术院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等通过定期学术会议促进双方合作。在对日本方面,从2003年起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等通过一年一次的交流活动,在首尔和东京、京都三个城市之间巡回举办东亚学相关学术会议。根据三国大学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共同讨论后提出的议程开展的定期学术会议对于学术的发展以及强化学术界网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亚学术院尊经阁继承了朝鲜时代成均馆内尊经阁的历史意义,目前已成为一所开设在学术院内的资料信息中心以及东亚学专业图书馆、直接支持研究和教育活动的东亚专业图书馆。尊经阁藏有包括7种国宝级资料在内的古文书1万多卷,现已实现了藏书的数据库化,构建了数据系统,并以此为基础与中国和日本的多家专业机构开展活跃交流。签订相互提供用户所需资料的协定后,不断强化三方间合作,同时还提供发送电子图片、实物图书及资料的服务,最近十年间的交流已达到1,559次。尊经阁与中国及日本签订协定的机构有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及日本的国会图书馆等。 

另外,东亚学术院在人员交流领域也拥有丰富的硕果。例如,东亚学术院下属教授被邀请至三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讲座并举办研讨会,而东亚学术院也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的教授和学者举办讲座。研究人员的此类交流活动促使了相应机构和领域超越国家层面,逐渐形成并强化学术共同体意识。除此之外,东亚学术院还积极参与“亚洲校园”(CAMPUS Asia)项目,与中国的吉林大学和日本的冈山大学等大学的学生及研究人员积极交流,努力促使各学校之间相互认可双学位制度的实现。 

 

3. 您对于未来三国合作的期许是什么?哪方面的研究最有价值?秘书处在其可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东亚三国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如今仍然须要在东亚地区间展开交流与合作。不管三国愿意与否,三国相互交流都在不知不觉间开展着,并且不管以怎样的形式,这样的交流今后也将继续。因此,更加需要三国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而重要的是三国之间交流“什么”,“如何”合作,这是问题的核心。在三国合作方面,全面展开对政治问题的交流在现阶段并不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因为这样的交流无论是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还是在未来持续性方面都将会遇到极大的阻碍。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姿态。而通过学术来开展持续的交流则可以帮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应该放远眼光,发掘可形成共鸣的学术议程后开展交流。学术交流的层面也有多种:既有校园亚洲事业这样大学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促成有实际意义的合作而在学术场所讨论共同关心话题的活动。提出项目后就需要各研究机构的学者通过学术会议开展定期交流。为此,东亚三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可发掘共同主题,开展定期学术论坛,这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方式。因为这将超越单纯的人员学术纽带,在中国通过学术共同体形成机构共同体的意识。  

为了形成该学术共同体,希望三国合作秘书处做出具体努力并提出具体方案,以促成机构间实际的交流。而制定该类合作方案时,可听取三国专家的意见后自行制定,或者由三国合作秘书处从外部获得规划后制定具体方案。另外,三国合作秘书处需要具备行政和规划能力并发挥实际的桥梁作用,以确保三国间的研究机构或学者可顺利开展交流与合作。

 


陈在教

东亚学研究学者,1984年毕业于成均馆大学,1992年在本校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出任庆北大学教授,1998年作为教授在成均馆大学任职。之后历任师范大学校长、大东文化研究院院长,目前担任东亚学术院院长一职,并兼任韩国韩文教育学会会长及Woori汉文学会会长。 

 

 897643a33a4bc51149608afa43549cb2_151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