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国相关研究机构】 中国 - 外交学院 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 2018.03.2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 请介绍贵机构成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其最突出的研究特点是什么?

为了适应中日韩合作发展的需要,加强三国人文交流和智库合作,为三国合作提供智力支持,经中国外交部批准,2013年10月,外交学院成立“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官方认可的专门从事中日韩合作研究的智库。 

中心成立后,在中国外交部和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的支持下,由外交学院牵头,相继在吉林省贸促会、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机构成立了多家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目前中国国内中心网络已基本建成,形成了全国多中心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密切联动、协调一致的局面,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国内资源,发挥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协同创新优势,为三国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各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召开国际会议、开展学者、青年交流、举办各类培训,并就中日韩合作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开展研究。

 

2. 贵机构曾经或现在有关中日韩合作的研究有哪些?

(一)学术活动 

1. 连续举办三届中日韩人文交流论坛(2014,2015、2016)

2. 承办两届中日韩媒体合作对话会(2014、2015,第一次与秘书处合办)

3. 举办了两次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联席会议(2014, 2015, 2016),一次 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和中日韩思想库网络研究基地联席会议 (2016)

4. 举办东亚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2015)

5. 连续主办或参与三届中日韩合作对话会(与韩国东亚基金会、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联合主办,2014,2015, 2016)

6. 派员参加中日韩青年峰会(2015)

7. 派员参与或主办中日韩思想库网络(NTCT)国家协调员会议及年会(2016,2017)

8. 连续三年参加东北亚名人会相关议题设置及前期文件起草工作 (2014, 2015, 2016)

(二)承担课题

1.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演变及其趋势”,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2017

2. “东亚经济共同体中的中日韩合作”,博鳌亚洲论坛中方联席会议委托课题, 2016

3. “东北亚局势:当前局势、未来走势及对策建议”,博鳌亚洲论坛中方联席会议委托课题, 2014

4. “用好东北亚名人会,促进中日韩合作”,博鳌亚洲论坛中方联席会议委托课题, 2015 

5. “日、美对湄公河地区的援助模式及特点”,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专项资金研究项目,2015;

6. “日本海洋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台湾政策及日台关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2016

7. “中国对韩国经贸战略”,商务部 “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子课题,2015

8. “日、澳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应”,中国-东盟研究院科研项目,2014

9. “日本海洋国家战略:思想源流、当代实践及其政策意涵”,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2015

10. “中美日三边关系与中国-东盟关系影响研究”,中国-东盟研究院科研项目,2014

11. “能动世界的多元平衡手:美国战略东移背景下日、澳对华战略比较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2013

 

3. 您对于未来三国合作的期许是什么?哪方面的研究最有价值?秘书处在其可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当前中日、中韩、日韩关系均显示出改善迹象,但基础不牢,尤其是三国政治领导人尚未体现出大力推进三国合作的政治意愿和政治决断,而当前东北亚局势不容乐观,这使未来三国合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一)主要期许

1.三国当前首要的是要重启领导人会议,并切实使其机制化,不因双边关系的困难而中断,这应是三国的战略共识。

2.加速推进中日韩FTA。预计中日韩FTA将后于RCEP达成,各国正试图加速在2017年达成RCEP,目前看仍不够现实,但RCEP的达成无疑有利于中日韩FTA谈判。

3. 继续扩大和深化功能领域、可持续发展、人文社会领域的合作。

4.三国应共同探讨朝鲜半岛危机预防和管控机制,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

(二)研究领域

1.客观、系统梳理中日韩三国各自的关切和角色,由此展开在合作应对朝核危机及其解决方面政策研究。

2.中日韩FTA推进的务实战略。

3.如何克服中日韩合作中政治-经济-民间恶性互动的问题;如何增强经济、人文领域的独立性和韧性,减少或避免政治关系的影响。

4.探索东北亚地区合作与一体化的“大理论”,统领地区合作进程。

5.如何促进中日韩合作与10+3、10+1、APEC、RCEP、EAS等协调与合作的问题。

(三)与秘书处的合作方向

     1. 加强同秘书处的机制化联系,实现专家学者的定期工作互访和学者短期交流。

2. 定期就中日韩合作的动态发展、主要方向、难点等进行交流,以便各中日韩合作中心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联合研究。

3. 共同举办1.5轨和2轨活动、学术会议等。

4. 与秘书处就三国合作的重大问题进行联合研究,通过优势互补,发布或提交推动三国合作的共同研究报告、白皮书、政策建议等,以增强其社会影响。 

5. 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秘书处渠道,强化与1轨的合作,比如派学者代表参与某些一轨活动。




秦亚青

1953年10月出生,山东淄博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语言文学学士(1982)。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培训部研究生毕业(1983)。美国密苏里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硕士(1987),政治学博士(1994)。1984年起在外交学院任教,历任英语系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等。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兼中国外交培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外交评论》主编。主要著作有《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权力·制度·文化》、《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China’s New Diplomacy 等。 

 

 357f83907cba31538b93016426a53830_1510633